4 月 22 日,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爆料,安徽蚌埠张公山动物园竟用四只染色狗来扮演大熊猫和小熊猫。从网友发布的现场图片和视频中清晰可见,两只博美犬被染成了小熊猫棕橙色的模样,而两只松狮犬则摇身一变,成了黑白配色的 “大熊猫”。
对此,有网友强烈谴责这种行为,认为给小狗染色本身就可能对动物健康造成损害,是一种变相的虐待动物行为。毕竟,宠物狗的皮肤相较于人类更为敏感,染色剂中的化学成分很可能引发过敏等不良反应。
还有网友吐槽,“没动物就别开动物园了,居然用小狗来滥竽充数,太不专业了” 。但也有少数网友觉得,既然动物园设置了标牌提示这并非真的熊猫,就不算故意欺瞒,只是一种增加趣味性的创意。
工作人员还解释,园方设置指示牌介绍这是 “熊猫狗”,本意是想增加与小朋友的互动,增添园区的趣味性,只是一种调侃和好玩的方式,并且该动物园内原本就没有也不打算引进真正的大熊猫和小熊猫 。
在如今这个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,动物园想要吸引游客无可厚非,但必须坚守道德与法律底线,尊重动物权益,维护消费者权益。蚌埠张公山动物园用染色狗扮演熊猫这一事件,为各地动物园敲响了警钟。
当动物园从科普殿堂转向网红乐园,如何在生存压力与伦理底线间找到平衡?答案或许藏在那句被撤下的标语里——“快乐是真的”,但真实的代价,不应由动物承担。
文字来源网络。发布者:银率网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malonghua.com/404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