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某平台推出的“萤火计划”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。这项旨在“扶持优质视频创作者”的计划,因被质疑设置不合理任务目标、压低流量收益、变相“白嫖”创作者,引发广泛争议。一名创作者在社交平台控诉:“一周发布17条达标视频,激励奖仅8.9元,而按正常流量分润本应获得数百元收益。如果不达标平台既不给奖励,还‘没收’了内容应有的流量收益,这不是纯纯的割韭菜,不是耍流氓吗?”
任务目标脱离实际:例如要求“一周发布15条原创竖屏视频”,但普通创作者日均产出1-2条已属高负荷,且平台审核严格,稍有不慎即被判为“低质”而取消资格。
这场争议暴露出内容平台“工业化生产”的悖论:当算法将创作简化为“数据指标”,内容价值便让位于效率与成本。该平台早年以“高单价”吸引创作者,但随竞争加剧,其通过“调结构”将资源向头部倾斜,中小创作者被迫成为“数据民工”。
“萤火计划”争议绝非个案,而是内容产业资本逻辑与创作伦理冲突的缩影。平台若真想“赋能创作者”,或许该听听那句老话——“既要马儿跑,就得让马儿吃饱”。当激励机制从“割韭菜”转向“共成长”,内容生态才能真正焕发生机。
文字来源网络。发布者:银率网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malonghua.com/421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