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一部分人还在疑惑“谷子是什么”之时,相约“吃谷”打卡已经成了不少年轻人逛街聚会的新选择。不知不觉中,这个听起来很“小众”的消费形态已在迈向“大众消费”。
“谷子”,就是“Goods”(商品)的音译,泛指漫画、动漫、游戏等IP为原型制作的二次元周边商品。当这些虚拟世界的角色从屏幕冲到眼前,当喜欢的IP衍生出的一枚枚徽章、一块块亚克力立牌,变成了现实中的“朋友”陪伴在身边,这种“摸得着的满足感”带来的情绪价值,或许就是“谷子经济”能够锁定Z世代(1995年至2009年出生人群)的原因。在年轻人营造出的浓厚“吃谷”氛围中,“谷子经济”俨然已是当下消费市场的新宠,一跃跳入新经济时代最具活力的赛道之一。
相比购买产品本身的功能效用,能够收获快乐才是Z世代消费的深层逻辑,而“谷子”在拉满年轻人情绪价值的同时,也拉宽了线下消费场景的维度。目前国内已有超20个一、二线城市的60多个核心商圈在打造二次元消费城市地标,如北京王府井喜悦购物中心的地下二层改造后成了二次元主题空间,被网友们列进北京“吃谷”必打卡名单,2024年营业额是改造前同期的两倍;安徽合肥的百盛购物中心集中了25家二次元品牌店铺,占商场总面积五分之二的谷子店和不定期举办的各类主题活动,让这个老牌商场成了火爆的“吃谷地”。谷子经济蕴含着的巨大消费潜力,不断激发着消费场景的创新发展。作为“谷子经济”的主要消费群体,年轻人更是买出了千亿级的市场。《2024—2025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分析报告》显示,2024年中国“谷子经济”市场规模达1689亿元,较2023年增长40.63%,预计2029年将超3000亿元。
当我们讨论年轻人为何“吃谷”,一方面是在讨论商品被赋予了“陪伴”“精神消费”等情绪价值,另一方面也是在讨论文化相关衍生品消费的火热态势。因为Z世代不仅是“谷子”的消费者,同时也是相关文化内容的创造者。优秀国产动画、游戏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年轻创作者,文化生产线的上下游共同发力,持续创造着有新意又有品质的文化IP。比如《哪吒2》持续热映,哪吒系列文创持续走“热”,让“吒儿”的能量不仅在荧幕里,更在消费市场中。
在消费市场和Z世代的双向奔赴中,“谷子经济”正在让文化赋能经济变得更加具象化。其中,稳定的市场秩序和优质文化的持续发力同样重要,只有二者皆良性发展,才能为文创行业及IP衍生品市场创造更多的增量空间,为“谷子经济”不断注入新的“养料”。比如,商家扎堆生产热门IP衍生品时,一定不能忽视版权问题,一旦盗版仿制品大行其道,不仅会损害作者的合法权益,还会寒了更多原创内容制作者的心,这对行业的发展必然不利;同时,商家的生产端也要注意材料和制作工艺,避免劣质商品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。为此,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监督,以保障谷子经济的产业链合法合规运行。
无论是商业模式创新,还是技术赋能,萌芽在“数字原住民”消费热点上的“谷子经济”,已在我国文化产业的迭代发展中慢慢成长起来,而其创造的千亿级市场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重构我们的消费生态。我们期待,它能为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、为我国的消费市场,带来更多可能性、增添更多活力。
来源:央视新闻
文字来源网络。发布者:银率网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malonghua.com/4529.html